多國專家分享防災減災經驗共同推動國際合作
《分論壇一:危機應對與國際合作》實錄匯編
在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的“防災減災:中國經驗與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為各國分享防災減災經驗、開展防災減災學術交流、推動減災國際合作搭建了有益平臺。
在本次活動中,還舉行了以《危機應對與國際合作》為主題的分論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周勇主持分論壇,七位中外嘉賓在分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協商民主中心主任、教授詹姆斯?費什金分享的主題為《運用協商民主進行政策建議:國際經驗的反思》。
詹姆斯?費什金介紹了協商調查、協商投票的概念及應用方式,通過烏干達的布都達和布都雷他兩個地區在應對滑坡和洪災等災害時的撤離和返回,日本福島地震后公眾對核能的管理和期望加大再生能源投資等案例,展示了協商民主的路徑和基本思路。他認為通過協商式調查,能夠幫助政府和人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中歐應急管理學院)教授、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李雪峰分享的主題為《危機應對的國際合作領導力》。
李雪峰舉例說,現在新冠疫情在印度肆虐,這不僅僅是印度的事,也影響了南亞、東南亞其它國家,對于全球抗疫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他通過危機應對需要國際合作領導力、國際危機應對合作的領導理念、國際危機應對的四重領導力三個方面,說明了危機應對需要國際合作領導力的原因,強調了發揮國際合作領導力理念的重要性,并從使命領導、團隊領導、專業領導、戰略領導這四個方面總結了國際危機應對的領導力。
菲律賓總統新聞辦公室高級負責人格雷吉?納格特?尤金諾分享的主題為《傳播在菲律賓災害危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尤金諾表示,菲律賓的社交媒體在減災傳播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社交媒體可以把信息傳遞到特別遠的地方,可以讓政府向民眾傳遞信息更高效。與此同時,還需要和虛假信息做斗爭,因為虛假信息的大量擴散,導致民眾對社交媒體上看到的信息難以判斷其真偽,所以更為謹慎。他表示,傳播在任何防災減災管理中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對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更是這樣,有了好的傳播,相信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成福分享的主題為《建設韌性國家》。
張成福表示,人類已進入到高度的風險社會,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除了一般的自然災害引起的傳統風險之外,比如工業事故、恐怖主義等新的風險也不斷出現。面對新的高度的風險社會,我們需要建設韌性國家。
他從公共治理的觀點出發,從風險治理、災害治理的角度,說明了治理赤字的概念,包括信息赤字、知識赤字、資源赤字、能力赤字、信任赤字、績效赤字六大赤字。張成福認為,韌性對國家層面來講有三個方面。第一,即使面對很艱難的情況,國家能夠正常的運作,不能打斷正常運轉;第二,國家具有適應性,能夠適應災害情況;第三,韌性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可持續性,怎么能夠做到可持續性呢,也就是韌性的國家必須具有轉換的能力。
怎么來建設韌性的國家?張成福通過意識的力量、價值的力量、整合的力量、基層的力量等幾個緯度進行闡述,他認為這幾個方面的力量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和重視。
他說,要建設韌性國家還有其它的層面,包括提出正視數據和知識的力量。這次在新冠疫情的防治過程中,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的應急管理才是未來的大方向,而且我們必須正視社會資本的力量,在危難的時候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理解、扶助比任何的力量都大,另外還要重視心理的建設和扶助。
普列漢諾夫俄羅斯經濟大學教授、俄羅斯國家公共關系獎研究總監瑪麗娜?施麗娜分享的主題為《災難情境下的政治與公關戰略創新: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觀察》。
施麗娜從中俄不同的視角,對災難語境下的政治與公共關系戰略進行了觀察和分析,介紹了俄羅斯防災減災信息傳播方面的舉措與經驗。她認為,在疫情之下,公共關系現在就不只是一個市場營銷工具,更多的承擔了戰略功能,來承載傳播。在社群之中,這個社區是信息傳播的第一條線,非常的重要。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公共關系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當下傳播科技工具的發展告訴我們必須要妥善的利用傳播工具。
尼日利亞Channels Television數字制片人、社交媒體編輯所羅門?埃盧索吉分享的主題為《媒體如何在災難中促進公眾行動:來自中國、尼日利亞的案例》。
埃盧索吉表示,當災難發生時,媒體需要及時傳達準確的信息,在社交媒體時代,新聞傳媒的速度要比災難蔓延的速度還快,各種信息快速占據平臺,其中不乏謠言和錯誤信息,所以媒體們有著比以往更大的責任,要確保大眾能夠知情并決策。當災難發生之后,媒體可以做五件事。第一,發布準確的信息;第二,信息發布要及時,這在災情期間是可以拯救生命的;第三,依靠專家和官方的信息發布,能夠提升信息的可信度,讓人們產生信任感;第四,關注個體的報道,講好災情期間個體的感情故事;第五,參與度,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參與度。媒體作為重要的平臺,可以協助災情管理和救災減災。
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教授德揚?維爾契奇以《傳播溝通可以拯救生命》為主題進行分享。
德揚?維爾契奇認為,全球危機和緊急情況的應對需要集合社會科學、傳播科學,還有公共關系等多個領域。我們需要建設好基礎設施,在全球范圍內傾聽各方聲音,才能夠即刻做出正確的決定。在危機開始、深化的時候,我們能夠立即響應,并快速行動。這個過程中有三個方面需要疏理:第一,當有危機發生時,我們要認識到有危機,動員管理部門和公眾,而且要能夠實時在危機時協調各種工作;第二,通過好的傳播來培養、管理各種關系,比如社會各個部門的關系,全球系統之中各個社會、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第三,傳播的內容準確,減少不確定性。
他表示,應當把這次新冠疫情當成全球性的實驗,需要進行研究,掌握經驗,并且能夠開發出預防未來再次出現類似緊急情況和危機情況的能力。應當學會如何運用數字技術處理災害預防和后期管理,利用互聯網、手機等幫助實現公共事務管理,并且預防虛假信息給全球制造的恐慌。